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  新教师引导  教学广角
高质量课堂教学“四字诀”:细•活•精•勤
来源:温职院质量考评处 日期:2020-09-23 字体:

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要场所,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,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无疑是所有学校主攻的课题。为此,本文从课前备课、课堂教学、课后巩固及自我提升等角度,提出上好一堂高质量课的几点建议。

一、课前准备要“细”

所谓“细节决定成败”,应用于课堂教学也同样适合。对教师而言,每堂课都是动态变化的,每个教学细节都影响着整体教学效果,在一定的条件下,关键内容的教学细节对整体状态甚至起决定作用。因此,课前细致的准备显得至关重要。

本次课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,要实现什么教学目标,对应哪些知识点与技能要求,与先导课程及后续课程如何衔接;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内容如何取舍,详讲与略讲如何确定,教学难点怎样化解,课件与板书如何凸显教学的辅助功能;学生的实训操作该怎么安排,是突出学生个人的能力,还是彰显学生集体协作的能力;如何解答学生的提问,如何进行学习方法与操作技巧的推介;如何设置问题拓展学生思维,学生的回答若不能说明问题该怎么办;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该怎么评价,采取什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;当少数学生不支持你的教学,该怎么办;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矛盾该怎么解决;课后安排多少作业来帮助学生落实知识和技能为妥。所有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。这些问题虽说不上有什么新颖的地方或特别之处,但它是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不能回避的问题,而且是教师所必须通过设计解决的问题,设计包括设计主题、设计过程、设计学生、设计方法、设计练习。对于这些问题所凸显的就是一个“细”字,只有对这些细节面面俱到,心中有数,方能做到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。

二、课堂教学要“活”

1课堂教学要坚持“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”的原则。依据课程目标去学习教材、理解教材、分析教材、把握教材、使用教材和超越教材,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,加强教材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,做到活用教材。

2.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。因课制宜、因人制宜地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,如启发式教学、分层次教学、行动导向(项目)教学法、现场(模拟)教学等,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为多种教学形式并举,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,提高其学习兴趣,促使其积极思考与实践。

3.课堂教学把握教学的生成性,创造性运用教学设计。在开放、动态、生成、多元化的交往互动过程中,及时地进行课堂反思,关注教学细节,调整教学设计,重组教学过程,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,让“课堂因生命而美丽,教学因生成而精彩”。尤其要高度关注教师与学生、学生与学生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合作、交流、对话、探究的教学过程中,即时生成的、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,强化“出乎意料”的问题意识,并因势利导将问题转化成教学资源。

通过教师的“活”教达到学生“活”学,进而形成“乐教乐学、会教会学”的理想境界,实现师生、生生交往互动,使课堂成为师生的“教学共同体”,那么课堂纪律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。

三、课后巩固要“精”

要树立新的作业价值观,积极进行作业改革。作业不是课堂教学简单机械的重复与叠加,而是课程动态的生成性延伸。作业布置要依据课程目标,与教材相结合,落实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目标;要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,关注学生的“生活世界”和“可能世界”,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。其一,要控制作业总量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,以精取胜,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程序与技能技巧,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生长点。其二,作业形式应多样化,要有新思路,能够出新招,“开发”其他类型的创新作业,如超前预习型作业、观察思考型作业、动手实践型作业、研究性学习型作业等。其三,学生学业情况的反馈应及时、综合、全面、有针对性,并采取网络、电话等不同的答疑辅导方式,不仅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遗留的问题,更要指出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,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经验,提高其学习力。

四、自我提升要“勤”

1要坚持读书,把读书当成职业习惯。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读书不仅是为授课需要,拓展教学信息和技能,更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。通过不间断地读书,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,自然不会有“书到用时方恨少”的感慨。

2.树立“问题即课题”的新理念,做研究型教师。以研究者的眼光积极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观念、目标、内容、过程、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,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、影响较大的典型性问题,进行追踪与设计,通过教学随笔、教学日志、教学案例、教学叙事、教学课例等多种方式,形成教学行动研究方案,开展教学行动研究。通过“教学问题─教学设计─教学行动─教学反思”,如此循环往复,不断提升,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。